為什麼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?
2010/06/22 09:05
「為什麼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?」(張雅惠報導)
時代變了,大學窄門變得寬敞無比,大學文憑不值錢,大學畢業卻有愈來愈多人找不到工作!青輔會在「青年就業接軌」的報告中指出,到去年底,十五到二十九歲的青年失業人口,合計有二十七萬一千人,占全體失業者的四成二,平均失業率百分之十點七八;範圍縮小到十五到二十四歲的大學剛畢業,失業人口十二萬七千人,平均失業率百分之十四點四九,是全體平均失業率百分之五點八五的二點四八倍。以教育程度來分,青年失業者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超過半數、有五成六,失業超過一年都找不到工作的長期失業青年已經有三萬七千多人,多次尋職都沒有成功,已經喪失自信心而成為膽怯工作的「怯志者」。
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、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最近接受青輔會的委託,研究青年就業該如何接軌。辛炳隆分析,高學歷高失業率是結構性問題,三、五年之內的短時間都不會改變,目前甚至連碩士也有這個問題。
大學生的數量暴衝,八十九學年度的應屆畢業生十二萬人,九年後到九十七學年度已經加倍到二十三萬人,人人都是大學生,當勞動市場的供給量太多,大學生如果沒有一技之長,很難找到工作。
多家人力銀行的資料數字頻放利多,工作職缺的年增率動輒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五、六成。不過,有工作機會不代表工作好找,因為產學之間存在嚴重落差!青輔會觀察到,產業結構快速變遷,海嘯之後,企業用人彈性、僱用型態多元化,招募社會新鮮人採保守態度;目前的高等教育偏向商管類的人才發展,理工類的人才什供給減少,造成「企業找不到好人才,青年不到好工作」的結構性失衡。
中租迪和企劃處策略長孫士民大學唸的是逢甲經濟系,剛進入中租迪和就是當業務,但他說,現在很多新鮮人不願意當業務。
又或者害怕進入職場落入失業族,於是繼續躲在學校,延畢或者唸研究所。
除了供需失衡之外,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,企業不只是賺錢營利,也要有社會責任。他說,企業用人策略多半是游牧民族的心態,這裡用用,那裡用用,很少真的協助一個地方培訓人才;即便政府補助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,但拿補助金的是企業,而不是主辦實習計畫的員工,也因此,企業員工未必主動提供青年實習,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這也是青年缺乏工作經驗,難以真正進入職場的原因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