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論-Google股價漲破一千美元的啟示
搜尋引擎公司谷歌(Google)的股價在上周五大漲突破每股一千美元的關卡,使得公司總市值一舉升到3,380億美元,成為「總市值新台幣10兆元」的公司,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公司與愛克森美孚石油,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大的企業。
谷歌在2004年以每股85美元股票上市,當年若拿出一萬美元投資谷歌,前後不過九年,今天已經價值11萬9千美元,報酬率達12倍,反映過去十年網路與行動通訊市場不斷增長的商機。事實上,在谷哥漲破一千美元之前,旅遊訂票網站Priceline.com在9月19日已經率先漲破一千美元關卡,成為史坦普500指數成分股成立56年來,第一家股價突破千元大關的公司。另一家眾人熟悉的網路社群公司Facebook,在谷歌上市的時候才成立,去年二月股票上市,目前總市值也已經升抵歷史新高,達到谷歌的三分之一。
拿Google、Priceline.com、Facebook與台灣的企業相較,台灣目前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新台幣23.8兆元,谷哥一家就達到10兆元,是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總和的40%;成立未滿10周年的臉書,總市值是台灣最大上市公司台積電(約1千億美元、3兆元新台幣)的1.3倍。即使是單純以網路銷售旅遊相關票務的Priceline,總市值也已經達到台積電的二分之一。台積電是績優、全球產業龍頭公司,但是成長動能與未來性,其股價表現已經給我們答案。
同樣的成長故事也在大陸與日本上演。2011年才推出的行動通訊社群軟體LINE,母公司是在韓國首爾交易所上市的NAVER公司,短短兩年內聚集2.5億名用戶;NAVER股價受到谷歌的激勵,在10月21日暴漲近10%,每股來到67萬韓元,公司總市值已經達到200億美元。至於用WeChat與LINE、Facebook競爭的廣東騰訊公司,以大陸億萬網民做基礎,WeChat用戶突破4億戶,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總市值也早在9月就突破1千億美元,成為包含香港在內的全中國民營企業總市值最高的龍頭。
谷歌是一家完全以網路、新經濟為基礎的公司,從1998年9月創設,才剛剛慶祝15周年的生日,卻已經晉身為全球第三大企業。以谷歌為首的社群網路公司,「年紀」都比谷歌更年輕,卻都能夠在網路上吸引數億人的目光,而且都成功在短期內跨出國內市場,成為席捲全球網路公民的平台。「人氣」迅速帶來「財氣」,這些公司紛紛在今年出現重大的突破,每日有效聚集人數快速增長、網路交易與廣告收入暴增,股價應聲大漲,不只為股東創造驚人的財富、增加源源不絕的就業機會,更為政府帶來龐大的新增稅收。
這個趨勢非常值得台灣產官學界集體深刻思考。我們多年摸索經濟結構轉型、苦於尋找出路,政府用盡全力推動「自由貿易」與「租稅優惠」,但是台灣的經濟結構仍然沒有實質轉變。上市公司師老兵疲,台灣股市總市值在2010年12月底是23兆8千億元,三年後的今天,即使外資連續一個半月買超、指數上漲近千點之後,台股總市值還是23兆8千億元。三年來原地踏步,根本沒有進步。
如果以谷歌上市、臉書成立的2004年作基準,過去將近十年的期間,台灣曾經出現「倍數」增長的領域,幾乎全都在實體市場。最顯著的就是台北市大安、信義、中山等精華區的房地產,九年多頭大約上漲了三倍;再來就是馬英九總統2008年當選之後力推兩岸直航,帶來觀光客倍增效應,今年預估會有770萬人次,勉強可以算是「倍增」。而今年台股漲幅最大的族群就是生技股,雖然只是以代工與周邊設備為主的公司,規模小、市場地位邊緣,至少還算得上是政府端得上檯面的政績。
除此之外,台灣過去還有宏達電,從2004年的手機代工一度竄升為國際品牌一軍,股價從150元一路上漲到1,300元;另外觸控大廠宸鴻也曾經躍升為產業龍頭,股價上市後也曾大漲四倍。但是這兩家台灣成功的代表性企業,卻在今年重摔一跤,陸續跌回當年股票上市的起漲點。兩家公司的起落,正代表了台灣二十餘年來引以為傲的電子代工產業已經走到盡頭,即使搭上了谷歌平板電腦、Andriod手機系統、蘋果手機代工的高速火車,卻無法掌握到谷歌、蘋果的核心價值,最終無法為股東創造長期的利益。
我們必須指出,台灣制訂政策的政府官員、企業領導者以及學術界領袖們,都是三年級、四年級生組成的「老人兵團」,大家雖然非常努力,但是對於新世紀網路產業的發展,反應總是慢半拍,也聽不懂七、八年級生的社群語言。掌握決策權的老人們將台灣的資源不斷投入師老兵疲的實體經濟,卻不知道網路社群與電子商務才是「百倍奉還」的高成長沃土。
台灣有非常多創業型的網路軟體、社群公司,但是這些生機盎然的年輕公司,要不是缺乏資本,就是面臨老舊法規的阻撓。政府決策者應該多聽聽他們的聲音,企業應該從龐大的呆滯現金庫中,提撥一部分作為種子資金鼓勵年輕一代創業,而學術界的先進更要掌握全球網路社群的發展趨勢,讓台灣的年輕人「與世界接軌」。必須如此,我們的下一代才有未來。